NPL二级市场热情飙涨?股份行高管称今年转让价格处于下行或低迷的局面
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明(chong)显(hui)回(feng)升(kuang),周三阿里拍卖上一笔涉及义乌市韩源鞋业等43户债权的资产包引来近万次围观。
这笔起拍价1.769亿元的资产包,最终被浙江一家活跃非持牌机构以2.1亿元买入。
一位参与围观的AMC高管直言“太疯狂了,估计回收最多2.3亿元。”这算时间和资金成本,很有可能是一笔亏钱的买卖。
诚然,看成交价意义并不是太大,处置能力决定了最终的收益率,但在当前NPL市场参与机构的投资热情已经明显回升的背景下,依然要严防流动性宽松及权益市场低迷而引发资金大量涌入NPL市场,从而再次吹大行业泡沫的风险。
看一级市场的交易情况,总体上一季度是全年成交低点,不过各家银行策略上也有差异。
证券时报援引一位大型城商行相关负责人称,“我们今年一季度就核销了十多亿不良贷款,接近去年全年规模的一半。”
多家上市银行均表示2019年不良核销预算额度同比继续增加,其中不乏增幅超50%的银行。
这背后包含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呆账核销认定标准不断放松,为银行“应核尽核”奠定了基础;二是在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价格继续低迷的局面下,银行在减少转让的同时加大不良核销后的清收,以时间换空间,实现不良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一季度银行业绩普遍不错,首先为坏账核销打下了基础,而通过核销后的账销案存处置,银行既能实现特殊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也能拉低不良率,释放信贷空间。”一位上市城商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称。
事实上,伴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的持续增长,近年银行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已经是确定趋势。
其中,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坏账核销是商业银行采纳最为普遍的两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而坏账核销的规模占比正逐年提升。
以2018年为例,中国银保监会今年1月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比上年多核销2590亿元,同比增幅达35.5%。
这在上市银行的年报中也有体现。交行2018年报显示,该行全年合计核销不良贷款501.7亿元,这比其2017年的核销规模要多出超过300亿元。
股份行中,也有多家银行去年坏账核销规模明显增长。其中,光大银行去年共核销呆账161.6亿元,同比多核销101.6亿元;民生银行全年不良核销及转出规模达584.2亿元,同比增长156%。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还有多家银行申请增加年度核销额度。譬如,浦发银行在去年通过了关于追加高管层年度核销授权的议案;兴业银行则申请将核销额度从280亿元调增至298亿元。
这一情况在今年也继续延续。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今年2月通过的董事会议案显示,2019年该行计划安排不超过390亿元的呆账核销预算额度,较去年多增92亿元。
继续以时间换空间
在兴业银行近期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该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表示,该行提高2019年核销预算额度的主要考虑,是在确保全行资产质量真实暴露的前提下,实现不良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一方面,要应核尽核,确保资产质量真实。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不良贷款核销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使更多不良贷款符合核销条件,银行不良核销自主权不断扩大,监管部门也鼓励应核尽核,做实资产质量。”邹积敏称。
另一方面,邹积敏认为,从银行经营角度考虑,减少转让、加大账销案存的清收,利于提高特殊资产经营效益。
“我们判断,2019年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价格仍将处于下行或者低迷的局面,此时如果单纯通过转让处置不良贷款,将加大银行损失;如果通过不良贷款核销,后续对账销案存贷款进行再清收,以时间换空间,可实现不良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邹积敏在业绩说明会现场算了一笔账:去年该行账销案存贷款现金清收共57亿元,对应的核销后债权规模约71亿元,这意味着核销后账销案存的现金清收率高达80%,且这还不包括再清收的收益;与此同时,去年该行不良贷款转让的回收率只有40%。
“不良核销后账销案存的清收经营效率要远高于不良转让,所以我们今年在特殊资产经营方面的策略,是在有效控制新发生不良的前提下,更倾向于通过核销后的清收,获取更大效益,同时大幅减少不良资产转让。”邹积敏补充说。
不过,前述上市城商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也提醒称,与转让相比,不良贷款核销后转账销案存耗用的核销额度要更多。“这就需要用利润支持,对银行当期的利润影响比较大,好在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绩普遍不错,留出了处置空间。”
此外,他还建议,应通过成本定价、创造奖励等举措实现特殊资产经营效率最大化。“按照抵质押率、成本等多项要素对账销案存贷款进行估值,再以这个估值作为账销案存贷款从经营部门剥离到特殊资产经营部门的定价,获得超额收益的就要给予奖励。”
相关阅读